前些時日,在拜讀完大咖審計報告后,總結了關于審計報告撰寫技巧的“十先十后”法。今日,與一位審計同行又聊到了關于審計報告的一些話題,其中提到一問題不禁引起共鳴——“審計報告真是眾口難調的東西,讀者不同,喜歡的風格就不同,剛換了一位領導,發(fā)現(xiàn)之前的報告風格就不行了”。
確實是的,還記得在多年前,我也曾經因為這樣的問題而苦惱過。除了要掌握實用的審計報告撰寫技巧外,還要把握重要的審計報告撰寫原則,如此才能讓審計報告變成“眾口可調”。下面我將把與這位同行討論的話題總結成“七要七不要”訣竅,分享給大家,希望能借筆言意,對各位有所啟發(fā)。
一、要簡明扼要,不要長篇大論
領導都喜歡看短報告,就好像我們喜歡看領導批示“同意”兩字一樣。報告太長,不僅影響報告的可讀性,還會影響到領導繼續(xù)讀下去的意愿,文字的優(yōu)美,不如文字的簡明。審計報告不需要長篇大論的生動形容,只需要以少寓多的表達,要用最少的文字、最短的篇幅表達審計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,表達我們最想表達的意思。那么,如何才能做到簡明扼要呢?我們可掌握如下一些小技巧:
-
數(shù)字不在多,在于精,避免一句話出現(xiàn)一連串的數(shù)字;
-
問題描述做到“結論先行、承上啟下、邏輯遞進”;
-
報告之中不可常出現(xiàn)“詳見*****”等備注說明之類的語句;
-
盡量短句描述,切不可出現(xiàn)一段話從頭到尾只有“逗號”,不見句號情形;
-
盡量多用“如下**點”、“原因有**”等歸納性詞語;
-
多讀幾遍,刪除一些言語冗余或重復的語句或詞語。
二、要通俗易懂,不要繁文縟禮
審計報告的閱讀者們一般是審計客戶的管理層、集團相關領導以及審計分管領導等,他們一般不會親自參與審計項目,因此審計報告要做到通俗易懂,無難以理解或看似天馬行空之處,寫在審計報告中的一些詞語一定要把關好如下三個方面。
-
切忌口語化詞語或語句過多;
-
切忌專業(yè)術語滿天飛;
-
切忌崗位工作事物簡稱常出現(xiàn)。
在報告中既不能出現(xiàn)過于口語化的語句,也不能過多呈現(xiàn)專業(yè)化的詞語,還不能總給出一些領導們可能不太能理解的工作事物簡稱,這些詞語和語句是不易理解的,因此審計報告的撰寫應當盡量減少上述情況的出現(xiàn),以提高報告的可讀性。
當然,也并非是審計報告中不能出現(xiàn)這些詞語,如確實需要用到的,可盡量選擇更通俗的、更容易懂的詞語,必要時可在這些詞語后加上備注,以作解釋說明。
三、要主次分明,不要邏輯不清
一份有質量的審計報告首先看起來是主次分明的,我們在撰寫審計報告時,首先要把重要的問題羅列出來,再按照報告提綱分類展現(xiàn)。另外,還需要準確的把握問題間的重要程度和語句間的邏輯關系,避免主次顛倒、邏輯關系混亂等問題。把重要的問題寫在前面,是上次我與各位分享的內容之一,此外還需要提請各位關注的是:
(1)把審計目的達成情況說明白;
(2)把領導關注的重點說明白;
(3)把管理呈現(xiàn)的痛點說明白;
(4)把重大及嚴肅問題說明白;
(5)把共性的問題說明白。
我們都清楚,審計報告不是簡單的問題堆積,更不是證據(jù)的隨意羅列。在把握主次的同時,還需要注意在審計報告中切不可發(fā)生審計建議出現(xiàn)在審計發(fā)現(xiàn)中或審計建議出現(xiàn)描述問題語句的現(xiàn)象,這樣會讓整個報告的層次顯得更不清了。
四、要客觀公正,不要事實不清
客觀是審計的生命線,審計報告應當以審計證據(jù)為事實依據(jù),如實地反映問題所在,并給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,這便是領導最想看的結果。從大的方面而言,提升報告客觀的方法有質量控制、小組復核、溝通確認、領導把關等;從小的方面來說,我認為還有如下事項是需要把握好的。
-
用詞要準確,不能出現(xiàn)以偏概全、以小見大的情形;
-
引用法律法規(guī)要全面,應寫明發(fā)文機關、文件標題、文件號及引用內容;
-
依據(jù)企業(yè)制度給出判斷時,應寫準、寫全制度名稱,并寫出與哪些點不符;
-
證據(jù)效力:國家機關證據(jù) > 企業(yè)證據(jù) > 個人證據(jù);實物證據(jù) > 書面證據(jù) > 視聽證據(jù) > 口頭證據(jù)。
除上述方面外,審計報告還應做到“五不評”:
-
超越職權不評價;
-
事實不清不評價;
-
未涉事項不評價;
-
個人生活不評價;
-
工作習慣不評價。
如果審計報告在客觀公正上出了問題,將會給審計部門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,也不利于維護審計工作的嚴肅性和審計部門的權威性,甚至會引起外界對審計部的消極評價。
五、要高度前瞻,不要目光如豆
很多時候,我們的報告看似完稿了,但看起來就是缺那么一股“勁”,為什么呢?因為報告偏重問題的陳述,報告立意不高,深度不夠,不能透過問題現(xiàn)象看本質,沒有揭示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因素。
通常情況下,我們在審計報告前一般會按如下五個步驟走,以確保報告的立意高度:
-
排列出所有的問題及對應的證據(jù);
-
找出問題對應的原因,但并非所有問題都需要找出原因,根據(jù)重要性原則自行判斷;
-
跳出問題本身,站在領導角度、審計客戶角度、全集團角度思考問題還有哪些潛在風險;
-
給問題定性;
-
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建議。
這里需要對審計建議給出幾點個人想法:
-
建議要在經營方面考慮是否有效可實施;
-
建議要在經濟方面考慮是否允許可操作;
-
建議要在技術方面考慮是否成熟可執(zhí)行;
-
建議要在內控方面考慮是否風險可控制。
一份好的審計報告不僅要如實寫出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,還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,這種“共鳴”的過程其實就是從“定量到定性”,從“量變到質變”的過程。
六、要及時實用,不要斗而鑄兵
審計報告是為了讓管理層及時了解公司問題,以便他們能適時采取有效糾錯措施,從而達到降低損失或控制風險的目的。因此,審計報告不僅要可讀性強,還要確保問題能及時的送到管理層手中。確保報告的及時性,不僅是報告本身匯報的及時性,還有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及時性。
匯報溝通及時,能快速與領導達成共識,并實現(xiàn)糾偏和調整,一般有如下三種情況:
-
對發(fā)現(xiàn)重大舞弊問題時要“事先約”,并說明為何事先約的原因,以此獲得領導的支持和下一步指示。
-
對大型項目、領導關心的項目要“事中約”,即在即將完成報告時約時間,并簡要說出審計的一些重點發(fā)現(xiàn),如此或許能提前見面時間。
-
對小型項目、無重要發(fā)現(xiàn)的項目要“事后約”,即在完成報告后將報告發(fā)給領導,并簡要說明問題要點,再由領導決定是否需要當面匯報。
對于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時效性,可遵循如下原則:
-
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不能是過期且已整改的;
-
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不能是審計客戶已發(fā)現(xiàn)且正在制定改進措施的;
-
對所有審計發(fā)現(xiàn),都要及時與被審計單位溝通,以免“被動”不及時。
七、要平衡利弊,不要只重是非
古語有云:“事在是非,公無遠近”,意思是說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,要公正無私。而我們審計工作則應該不是單純的做判斷題那么簡單,實際上我們有時候還不能把“是非”看的那么透,審計世界里除了“黑”與“白”,還有“灰”,這一層“灰”便是“利與弊”。
實踐工作中,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平衡與審計客戶之間的利弊關系呢?
-
審計客戶對一個無傷大雅的用詞有異議建議更換的;
-
審計客戶對一個小問題定性有異議建議更改或刪除的;
-
審計客戶對一個建議的執(zhí)行性提出異議,并給出或許更利于他們的建議,但最終能達到審計目的的;
-
審計客戶建議在報告中增加一些有關他們做的好的一面。
以上四點,只要不涉及到審計的客觀原則,不影響報告的主體意思,即可做出些許讓步,以平衡整體的利弊關系。除此之外,審計人員在披露問題時也需要考慮幾個方面的平衡:
-
風險披露與管理目的之間的平衡;
-
內控效果與管理效益之間的平衡;
-
執(zhí)行制度與制度是否合理的平衡。
是非審之于己,毀譽聽之于人。審計不僅要道“是非”,還需要衡“利弊”,更需要發(fā)現(xiàn)“美”,如此的平衡,我們的審計客戶才更易接受,審計工作才更好開展,如此既利企業(yè),也利自己!在實際工作中,審計報告需把握的原則有很多,因此更需要我們去靈活把握,去挖掘探索、去深思總結。
更多文章:稅審報告_企業(yè)所得稅匯算清繳報告-選深莞10年品牌-辰信會計代理有限公司 (027cxkj.com)
|